专业与兴趣的冲突、学习与适应社会的冲突、旧的学习方法与新的学习环境的冲突,大学生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困惑与忧虑,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往往对这种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尝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常用的办法包括转系、转专业或转向对自己有吸引力的科目等等。但这并不是经常有效的,而且在采用这些办法的过程中又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们往往希望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解决自己的冲突,同时又避免困惑和忧虑之苦。
为了能够比较合理地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正确处理专业与兴趣的关系:专业错位问题,实际上就是专业与个人兴趣的冲突。当大学生面对冲突而难以作出选择时,往往是由于对冲突的性质认识不清,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不清所造成的。事实上,像这样的专业与兴趣的冲突,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即不是选择其中的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从大科学的意义上讲,所有科学知识,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应用科学、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相通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比较充裕的,完全有可能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再去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触类旁通,相互促进。即使在专业不合适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去选修自己想学的课程,甚至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申请第二专业,关键就在于你怎样安排好时间,不妨制定一个详尽的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去实施。
自觉培养专业兴趣:大学新生一般都是20岁不到的年轻人,可塑性强,发展的空间很大,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就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下结论,未免为时过早。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的发展是逐步深化的,要经过一个有趣——乐趣——志趣的阶段,所以通过创造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自身的主观努力,专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比如可以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科的发展史和前沿科学知识,因为要对某一专业感兴趣,首先要基于对该专业的了解,还可以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这样能够体验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和趣味所在。
积极调整学习方法:大学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更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直接指导也大大减少,这与中学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而且学习时间大部分由自己掌握。这样的变化,对于大学新生来讲就成为学习上的一大困难。所以这就要积极地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改善了,成绩就会提高;成绩提高了,对专业的兴趣也就容易产生了。
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为了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作出的想象和设计。在大学生职业理想形成之初,个人兴趣、爱好、愿望对于职业倾向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思想的成熟,确定职业理想的出发点应逐渐由个人转向社会,开始更多地考虑各种职业的社会意义。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各种职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职业既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更是人们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在职业理想不同的人的心目中,两者的比重是迥然不同的。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奋斗的根本目标,作为肩负历史重任的大学生,必须把自己的理想植根于他生长的社会时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