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学制定了计划每天学多少英语、写多少毛笔字、做几个小时的运动等,可是很多时候难以长期执行,这便是习惯的养成问题,这些同学原打算建立好的习惯,结果却事与愿违,长此以往也便失去了建立新习惯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就是刺激与反应间的稳固连接,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换个角度讲,我们每次进步无非是养成了某种新的习惯,这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不谋而合: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每个人身上一定都有很多好习惯,也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但是你知道吗?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一定是后天形成的,教育和培养可以使人形成新的习惯。你是否有些时候觉得自己很难养成某些习惯呢?你是否见到别人有某些好习惯的时候只能“徒有羡鱼情”呢?你是否有些时候觉得自己很难改变某些不好的习惯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好的习惯,你也可以拥有。对大学生朋友来说,能否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能否高质量的完成大学学业。
那么作为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良好的习惯,同时矫正不良习惯呢?心理学家总结出了以下六个步骤:
步骤一:形成目标。首先分析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列出哪些是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良的习惯。然后把养成新习惯,矫正坏习惯作为自己的目标。
步骤二:分解目标,形成可以操作的标准。把自己想具备的习惯细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列出具体的行为标准。比如希望自己养成每天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就必须把英语学习细化为可以操作的标准,如规定自己每天早上熟读一篇文章,中午看30分钟的英语新闻,晚上背诵20个单词。目标越细化,越能促使人去实践。
步骤三:制定计划。在进行习惯养成训练之前,建议大家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你所选出的一两个希望养成的习惯、围绕这个目标需要完成的行为项目、时间、监督人以及奖惩措施等。
步骤四: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利用身边的人的监督为我们提供反馈,当然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反馈。奖励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惩罚自己的放纵和随意。有效的强化是习惯形成的催化剂。
步骤五:找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使人学习到好的方法,以此激励自己。这个榜样可以来自书籍、媒体,也可以来自身边的老师和同学。
步骤六:持之以恒。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人的习惯养成需要三周,时间越长越稳固。好习惯养成了也需要坚持,需要长期的实践。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好习惯的受用者,受益一生。习惯,与个人的人生轨迹有关,与个人生活的丰富程度有关,与个人的收获有关……。各位大学生朋友,你是否也该做点什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