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琳 许文青
目前艾滋病在世界的流行趋势有增无减,它危及家庭的生存,毁灭人们的幸福,削弱社会的生产力,减慢了经济增长。由于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 青少年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易感人群。艾滋病全球监测报告数据表明,青壮年占被感染者的绝大多数。每天有超过8500个儿童及青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在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过程中,青少年是生力军。
在中国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业已十年,取得了值得推荐的成功经验。然而, 面对未来任重而道远。
一 青少年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我国青少年艾滋病预防的意识淡漠,多数人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1]。一个在中学生中的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人不相信任何人都有被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2]。这对在青少年中预防艾滋病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而另一个不利因素是他们普遍缺乏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近年来的一些调查表明,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很肤浅,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不传播的行为方面认识尤其不足。他们对艾滋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日常生活接触、一起吃饭、共用厕所、同班上课、蚊虫叮咬不传染艾滋病等问题的答对率均不到50%,对性接触、输血及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母婴途径可以传播艾滋病等问题的答对率也刚刚过半,只有3%的调查对象回答使用避孕套可以减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机会。国内其他调查的结果也显示了一致的结果[3、4]。就艾滋病性传播途径而言,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赞成非婚同居[5],少数大学生有婚前性交[6],中学生中也出现性行为[7]。在对待感染者和艾滋病 病人的 态度上,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持负向态度。不愿与感染者有日常生活接触,如同一教室上课、一起工作、同桌吃饭、一起运动等。对艾滋病病人提供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总体预防,而严厉的社会歧视会产生负效应,是一种社会性危险因素[8]。
目前,在学校全面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对学校艾滋病预防教育持犹豫态度,其次是老师(包括校医)对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意识、在艾滋病预防教育上所须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有效的教育方法、参考资料缺乏。一个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调查显示77%的校医希望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培训。国内开展的一些研究和项目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后的学校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二 成功经验举例
1.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建立
继1990年12月在原北京医科大学举办的首届全国预防艾滋病师资培训之后,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卫生部疾控司和国际组织的联合支持下,在全国建立了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有关网络,培养了一批教育行政卫生管理人员和教师骨干。在上述工作基础上,1994年12月教育部体卫艺司在原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建立了“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以指导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以及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为进一步广泛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和一些项目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英国救助儿童会在云南省中学开展的同伴教育项目[9]
云南省教委和英国救助儿童会于1996年4月开始,在昆明市三所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采用同伴教育方法,逐层对骨干教师、班主任和班级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内容涉及艾滋病基本知识、青春期性教育、药物滥用知识、拒绝技巧、关心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等。培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参与性教学法,深得师生喜爱。从评估结果看,项目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得分远远高于对照学校。尤其明显的是同学们在培训之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表现出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该项目印制了完全由学生绘制的宣传小折页,并在师生共同参与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培训手册。此项目已由原来的三所中学扩大到云南省更多的学校。1998年8月在“儿童论坛”活动中又将同伴教育的活动拍摄成录像带,以便于更广泛推广中学生同伴教育项目。
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四川中学开展生活技能与预防艾滋病教育项目[10]
自1998年开始在四川富顺和绵阳开展的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首先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入手,通过系列参与式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参与式教学法的培训,对全市的体卫专干、校长和教师进行了培训,他们认识到学校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紧迫性和有效性,学到了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有效方法,形成了学校艾滋病预防教育的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艾滋病预防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艾滋病方面的信息。同时组织开展多样的参与式学生活动和社区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的热情,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树立了积极正向的艾滋病预防和关爱感染者的态度,掌握了必要的艾滋病预防方法,促成了决心选择健康成功人生的志向。
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在政策、资金和人员方面的倾斜,在2000年没有外界资金援助的情况下,四川富顺县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项目仍在继续进行。
4.中国-----澳大利亚在北京 上海开展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大学生同伴教育项目[11]
该项目于1998年8月开始培训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高年级医学生,培训内容由6个模式组成:(1)艾滋病,(2)性病,(3)自我保护,(4)面对AIDS挑战,(5)自尊、自信与责任感,(6)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然后由医学生同伴教育者对北京和上海四所大学非医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同伴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小组专题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等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估,其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提高了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和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水平;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态度变得比较同情;对安全套和有关性的话题不再敏感。
5.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在云南开展了校外青年同伴教育项目[12]
云南省红十字会与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合作,于1994年在云南省开始校外青年同伴教育项目。开展了背景调查、建立培训试点,编印培训手册和宣传品,培训青年主持人和青年同伴教育者。虽然青年主持人和青年同伴教育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但用一位青年主持人的话讲:“任何一位热爱此项工作的人都会像我们一样尽自己全力去做好它。”2000年12月,此项目培训青年主持人168名,举办培训班427期,培训青年同伴教育者9166名,通过他(她)们 向20余万人传播艾滋病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建立和总结出一套适合青年人特点的、参与式的、既传播艾滋病知识又传播生活技能的宣传培训教材和方法,实现了通过行为干预提高了青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目的。1999年,云南/澳大利亚红十字会的青年同伴教育项目已被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评选为最佳执行项目。
三 相关的支持环境
1. 1990年由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四大任务之一,中小学学校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高等院校及其他类型的学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
2. 1992年和1993年国家教委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分别制定下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对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内容等进行统一规定,同时也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等有关知识列入健康教育大纲,并明确要求,对中学生应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和性病(包括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对大学生要提倡性道德、洁身自好,警惕性病、艾滋病的发生。
3. 1995年12月,教育部为了配合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做好“全国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周活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预防艾滋病教育及搞好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高等院校和普通中学要把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与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结合起来,要对学生加强性道德教育,提倡洁身自爱;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广播、讲座、板报等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学校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4.1998年1月8日由卫生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中指出:各类院校、宣传教育部门要在现行健康教育课程(活动)或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内容。
5.1998年11月12日由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年—2010年)提出: 到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和中 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预防艾滋病、 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达100%;普通初级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但列市的学校开课率为85%以上,乡(镇)或以下学校的开课率为70%以上。
6.1998年5月6日,李岚清副总理指示:目前对艾滋病主要是预防,因此宣传教育防治知识至关重要,单靠当前的一般宣传教育覆盖面不可能很大,只有在初中、高中、大学的生理卫生课程的教材中才能全面覆盖、普及。国务院讨论同意,请予实施。
7.1998年5月5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总干事彼得 皮奥特 博士在“青少年和艾滋病”有奖征文比赛颁奖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到:如果我们可以给青年人作出有助于减少其艾滋病感染危险的决定的技巧和能力,我们也就将看到意外怀孕和性病的减少。例如:在学校的课程中增加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投入是较少的,然而,对社会的回报却是巨大的。
8. 1998年12月,国际艾滋病研究和预防基金会主席蒙塔尼尔给“预防艾滋病教育展览”的题词:培养自信心教育对艾滋病的斗争是很重要的。艾滋病不是很容易传播的,而是通过性接触及吸毒者共用没有消毒的针头和注射器而传播的。全世界艾滋病研究者正在尽力寻求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和预防疫苗,但如不改变人们的行为,我们的斗争将失败。
四 面对未来的挑战
青少年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教育青少年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知识并促进改变行为,同时可将有关知识传播到同伴、家庭和社会,他们是改变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希望。面对艾滋病的猖狂流行,面对吸毒卖淫的低龄化,面对少女怀孕人数的增加,面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农村青少年对性知识的困惑,对艾滋病和性病的认识不够,加大对青少年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刻不容缓。
1.将成功的试点经验推广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工作在国内外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应尽快将国内的成功经验推广,国外经验本土化后吸收和采纳。
2.建立学校艾滋病预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健康是学习成功和人生成功的保障,零散的健康教育很难达到促进学生健康的目的。只有作为一项工程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做为素质教育的常规内容,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思路为:以学生为主体;生活技能培训为核心;参与性教学方法为原则;同伴教育为策略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融入各科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中。
3.将校内外青少年教育相结合。
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投资少,效益高,但有些青少年没有机会上高中甚至初中,因此校内外青少年教育的相结合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更多关注那些对性病艾滋病的易感青少年,如流浪儿童、青少年吸毒者。
4.多渠道开展教育
利用已有的传播渠道,广泛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给予青少年准确、科学、新颖和适宜的信息和知识,其方式为:健康教育课,融入其它课程教育、声像电化教育、课外活动、家庭教育、媒体宣传和互联网。
5.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的有机配合
预防艾滋病和青少年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和协作,这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民间机构、科研单位和国际组织。
联合国1994年在开罗举行的人口和发展大会作出了如下结 论:最重要的是,必须让青年参与预防青少年怀孕、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项目的设计、实施及评估。
[1]许文青等:项目人群性病/艾滋病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1997,13(6),6-7
[2]陈晶琦等: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性态度及性行为调查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6,(3)2,120-122
[3]杨秀敏等:高校教师、大学生有关艾滋病性病知识和态度调查报告。中国健康教育1998,14(5),23-24
[4]王书梅等:上海高校学生关于艾滋病的KAP调查.中国健康教育1996,12(11),4-7
[5]韩彩萍:从对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调查看学校的性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1997,13(9),28-29
[6]何景琳等:大学生有关性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7,3(3),103-105
[7]陈新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与性病艾滋病预防。中国健康教育1997,13(10)
[8]吕姿之等:北京医科大学学生对艾滋病教育需求的定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1998,19(1),1-6
[9]董一凡等:云南省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效果初探,中国艾滋病干预措施研讨会汇编1997年12月
[10]何景琳: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11]高源:借鉴澳大利亚模式在北京和上海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的同伴教育,艾滋病青少年同伴教育汇编1999年4月
[12]施路华:在青年同伴教育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