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北大学医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咨询热线:0351-3922244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讲堂 >> 传染病防控 >> 正文
冬季谨防呼吸道传染病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5-05-14   点击量:

冬季是传染病易感易发季节,由于冷空气强、气温偏低,人群主要集中在室内活动,易造成通风不畅、空气质量下降,应注意防范或及时治疗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等。

寒冬季节要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和清洁,同时注意防寒保暖,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学校人员密集,更要加强防范,教室、宿舍要通风换气,每日清扫地面时,先洒水后扫地。班级里出现传染病患者后,要用紫外线、消毒液等对教室进行消毒。平时要注意营养摄入全面,养成不挑食、不疲劳、早睡早起、作息规律的好习惯。老师应注意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并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以免发生疾病的大规模暴发流行。

常见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

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怕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暴发。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所以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流感临床症状较重,起病急剧,并发症发生率高,并可引起死亡,死亡者大多为年迈体衰、年幼多病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及时报告、隔离和治疗患者;药物预防;疫苗预防;实行个人口鼻腔消毒预防、环境空气消毒;注意在流感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注意体育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提高自己的身体抵抗力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通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打喷嚏、咳嗽等形式,使病菌随飞沫进入其他人呼吸道而感染。冬春季节此病高发,一般在11月~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月~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最容易感染流脑。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如细菌就进入血液循环,易形成菌血症,这时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病原菌最终可侵及脑膜,发展成脑膜炎,出现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如烦躁不安或嗜睡、抽搐、头痛加剧、呕吐频繁、高热不退。暴发型流脑由于肾上腺皮质出血,可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如严重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心率快、心音低钝、神志昏迷。如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本病治愈率较高。流脑常见的并发症为关节炎、硬脑膜下积液或积脓。后遗症有耳聋、失明、肢体瘫痪、智能及精神改变、脑积水等。

预防措施:流脑的预防需采取综合性措施,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千万不能只当感冒来处理,以免延误病情。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应接种流脑疫苗。

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染。水痘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偶可出现前驱疹。

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继发感染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瘢痕。口腔、外阴、眼结合膜等处粘膜可发生浅表疱疹,易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有疼痛。

预防措施: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公共场所;发现有可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应及早隔离治疗;接种水痘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不同程度的脑膜炎和睾丸炎等严重并发症。此病前驱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痛等。腮腺肿大是疾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腮腺肿大时体温仍高,多为中度发热,持续5~7天后消退。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

预防措施: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限约3周;腮腺炎以飞沫传播为主,学校教室和寝室等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勤晒被褥,污染的衣服、食品、玩具,应煮沸消毒;合理使用口罩,可以作为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对易感人群实施麻-腮二联疫苗或麻-风-腮三联疫苗的预防接种。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 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血沉增速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结核菌从病人或带菌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并随灰尘飞扬于空中传与他人,尤其是开放型肺结核患者,其痰液更是主要的传播来源。

全身症状有: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发热常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

局部症状有: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病变扩大,有空洞形成时,则痰液呈脓性,量较多。若并发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如有支气管狭窄,则有局限性哮鸣。支气管淋巴结核压迫支气管时,可引起呛咳或喘鸣音;咯血,约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病灶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痰中带血或夹血。小血管损伤时可有中等量咯血,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破裂,可以引起大量咯血。大量咯血后常伴发热,几天的低热是小支气管内血液的吸收所引起的;高热则是病灶播散的表现;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发射作用引起的,不受呼吸影响。固定部位针刺样疼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等,是因为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所引起的。如果膈胸膜受到刺激,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上腹部。

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处理必须以预防为主。一是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疗,痰中结核菌可在短期内减少,以至消失,几乎100%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是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